首先谈一谈我对历史的认知
以前读书的时候学历史,感觉特别的枯燥无味,老师都是让背诵,XXX年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影响,上课也是还无感情的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毫无新意。并且历史这个东西我一直认为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般正史都是由史官编写的,而史官也是被统治方啊,怎么能保证他记录的信息就一定准确可靠,哪怕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尧舜禹禅让都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尚书》中说:“尧使舜嗣位,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服。”
就是说舜即位后,立刻除去了共工、终、鲧、欢兜等一干尧在位时的名臣,终使天下臣服。很显然,共工等人很可能威胁到舜的顺利即位,所以他才如此排斥他们。后来舜把王位传给了大禹,而大禹的父亲鲧可是被舜杀掉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啊。正常人会让一个被自己杀掉的人的儿子接替自己的权利?这太可疑了。魏文帝曹丕在接受傀儡皇帝汉献帝禅让帝位时候脱口而“舜禹受禅,我今方知”。 而在尧舜禹之前都没有出现禅让的事情,包括黄帝炎帝大战,都只不过是权利之争,权利这个东西从来只能独享,一山不容二虎,否则中华上下几千年,为什么都是帝制独裁专制专政,哪怕是当朝。
孔老夫子当年翻遍史书才找出尧舜禹禅让的例子,其实不过是为了当时的政治统治阶级需要而已。在那个时代天下大乱,礼崩乐坏,需要一这种儒家的道德统治为政治所用。道德统治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这样便于统治和管理。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编写的,唐太宗、朱棣都是谋权篡位的,已经被现代历史学者查出来篡改过历史的,过度美化自己丑化前任。
为什么我又喜欢读历史了
如果说上学时学历史是为了应试教育,现在读历史则完全是个人兴趣爱好。比看现在的垃圾电影电视剧要有意义的多。
上个月把 《明朝那些事儿》大概的读了一遍,顺便还听了听 良辰周的语音读书,感觉讲的蛮好的。大概对明朝从建立到崇祯上吊结束这段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不过毕竟《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还是夹带了很多私人情感在里面,后面又把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拿来读一读。
发现明朝的皇帝和官员各个都是奇葩,也各个都是人才,就说皇帝吧,洪武大帝朱元璋 小时候家里差不多死光了,当乞丐、做过和尚尝尽人间疾苦。后来当了皇帝也是心狠手辣,不信任任何人,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开国功臣,还闹出了胡惟庸案、空印案、蓝玉案、郭桓案。史称洪武四大案,杀了很多人,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的朱棣夺权,比如蓝玉,这个比汉代卫青霍去病还牛逼的军事将领,本来是留给太子朱标的,结果朱标早死,蓝玉就被杀了,当然蓝玉也是自己作死,导致朱允炆手下无能打战的军事将领都是一般纸上谈兵的文臣。朱元璋是个政治军事天才,除了文化水平低,感觉跟我朝太祖十分的相似。 我挺佩服朱元璋的。他们都是太理想化,也想当然,虽然当皇帝很矜矜业业,但是自以为自己把整个治理国家的规则、制度体系制定的非常完善细致,子孙、下面的官员、老百姓也照着做就行,大明王朝就可万事无忧了,结果就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大明王朝的官员俸禄都十分的低,在张居正推行改革之前,官员的俸禄都是实物方式领取,今天领个棉花,明天领个木材,哈哈哈,想想就有意思。但是朱家自己人,却过得非常奢侈的生活。这样的模式明显是反人性的,所以造成杀不完的贪官污吏。
后面几百年里,明朝各种奇葩皇帝,业余职业皇帝主业道士的嘉靖帝、贪玩到和豹子玩的明武宗朱厚照、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还有被俘虏后送回来都没人接收的明英宗朱祁鎮等等,啊,整个大明王朝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各种太监、官员之间的利益较量也写的十分精彩。尤其是海瑞这样的奇葩官员,这种人即使在现代职场上也不会有几个人喜欢的,还有那些奸臣比如严氏父子,魏忠贤、刘瑾等。
大多数历史都是高屋建瓴的写一些王侯将相的故事。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大部分都是些皇族官员之间的事情。
而我最近读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则写的是一些县级以下单位的小事,从小事反应整个明朝的官场以及制度。以及各级官员之间是如何处理同一个问题的,尤其前三章写的还是我老家徽州府的事情。读起来特别带劲。马伯庸的文笔也很诙谐,读起来一点也不晦涩。
首先是丝绢案,因为一个数学天才帅嘉谟查账引起的税务案件,导致徽州的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婺源几个县因为该由谁交税,该怎么交税的问题大打出手。简直跟拍宫斗剧一样。为了平衡各方利益,稳定局势,真相其实并不重要,税是谁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当官的自己的仕途要稳定。
不得不说现在的电视剧尤其古装剧没几部可以看的,《大明王朝1566》算是另类吧。大部分古装剧都是瞎编乱造,比如蒋劲夫主演的《回到明朝当王爷》朱厚照居然是个好皇帝,明朝居然和亲?什么鬼,此外,就算是古装剧也大多都把坏人写的只有坏,而且坏的很傻,而好人则非常好,而且很无私,我特别讨厌这种形象,除了虚伪和装逼,我看不到任何东西,就像以前看举起手来,里面的日本鬼子都傻不拉几的,其实哪是这么回事,如果日本真的是这个样子,还用得着八年抗战?只不过也是当前的政治需要而已罢了,引出一个共同的敌人,这样可以有凝聚力。 有点扯远了。
历史上的奸臣贼子、清官也并不是要么坏要么好的,比如张居正,厉害吧,改革家,但是私人生活非常奢华,轿子都要30多个人抬。轿子里面就还有厨房、客厅、卧室。还有明朝内阁徐阶,也算是清流,但是当时整个上海市的地皮都差不多是他的。而且他还有两个儿子一起贪,可并不比被赶下台的严嵩父子贪的少哦。贪官并不等于没有能力。
然后是婺源的龙脉案和呈坎的祖庙案一个个相比于正史里的皇亲国戚的故事都是小人物,但是读起来非常有意思。
在书中,一些案子其实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牵涉到各方利益,就不得不退让妥协。甚至引造反。
其实吧,真的没几个当官的是为民做主,那些青天大老爷好皇帝也仅仅存在于戏剧演义里面。哪怕是皇帝也并不是随心所欲,像嘉靖这样的不上朝就能把各个利益派系玩的团团转的皇帝其实算是另类,大多数皇帝其实都要像官员妥协,比如明朝有强大的文官集团,皇帝要想颁发圣旨首先要过内阁,这也是朱元璋废掉宰相之后所带来的影响吧,内阁的权利比宰相还大。
哪怕是皇帝也很贪,比如婺源龙脉案里面就有提到万历皇帝靠太监出来开采矿石给皇帝敛财。另外崇祯皇帝在亡国之际也不肯拿出自己小金库的钱,反而要求官员们捐钱,结果没几个干的。
皇帝只是一个象征,换谁都行,比如朱祁镇被俘虏,立马就找人接替他,我看万历十五年说皇帝需要参加各种礼仪,有时候需要频繁更换礼服,一天达十几套。这么折腾,难怪万历皇帝后来不肯上朝。
读历史的必要性
读历史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在这个年纪读历史,不需要应付考试,而是随心所欲,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不管时代怎么变,科技怎么强大,那些技术只不过是个工具而已,最终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博弈而已。人,在这有文字记录的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其实并没有改变多少。司马迁的《史记 货殖列传》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然然皆为利往,历史上的任何人其实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做事情。包括你我。